重讀ICC:那些改變中國陶瓷的運營方式丨老牛說
01
ICC,常讀常新之作
時間過得飛快,轉眼ICC在中國已經12年了。如果一個朋友,相處了12年,會是什么感覺?你估計會回答,“ 那當然是老朋友了?!睂?,ICC就是你我心中通常都有的那個“老朋友”。但是,不同的是,作為一個品牌,ICC在我這樣的媒體人心中,除了“老朋友”的感覺,它還像一本年少相知,經年相伴,卻又常讀常新的書。五六年前,我就曾經跟同事說,ICC的產品及運營是一本厚厚的書,只要讀進去了,就會越讀越有味。不過現在,如果你問我,我除了堅持自己一貫的觀點,一定還會作個補充:對了,不僅僅產品,就是整個中國ICC,它是一本值得陶瓷人經常拿出來翻閱品味的一本好書。
02
從“最好的瓷磚”到“最好的運營方式”
我最近一次產生重讀ICC的興趣,是源于他們在4月28日做的一場直播一一“漢貝托帶你走進ICC”。這場用心打造的ICC瓷磚線上品牌發布會,在11家平臺同步直播,獲得了全網20萬+的流量,在陶瓷圈引起不小的震動。此前,為做好這次直播,4月24日,佛山禪城的疫情剛剛結束,ICC特別在總部基地展廳,舉辦了一場媒體交流會。由總經理漢貝托、市場部經理吳凱怡向大家介紹12年來中國ICC所走過的路。與此前無數場公開演講相比,漢貝托當天對媒體的發言并不長,內容也似乎有意要為后面壓著點。
漢貝托帶媒體人逛ICC總部展廳,介紹剛剛上新的產品
不過,作為一個經常在臺下的粉絲,當天我特別記住了漢貝托的這句話:“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世界,但是我們將會改變中國陶瓷的運營方式?!?/strong>我記得在中國ICC的早期,漢貝托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:“把最好的瓷磚帶到中國”。由此成功地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ICC的產品。特別是漢總從2014年就開始的“國際瓷磚趨勢”演講,迄今已連續8屆,它讓ICC牢牢地站在了中國市場瓷磚研發設計認知的最前沿。而今,經過中國市場12年拓展實踐,漢貝托開始誓言“改變中國陶瓷的運營方式”,在這背后,我感受到的是一種,經過長時間歷練后,積攢下來的品牌自信。
03
完全自主搭建產品體系
那么,ICC究竟給中國陶瓷帶來了怎樣的新的“運營”方式?要說清楚這一點,得先看看大多數國內陶企習慣的經營方式。我們從ICC成立的2010年開始看,到2015年,這五年間市場上先后流行全拋釉、微晶石、拋晶磚、大理石瓷磚。而對絕大多數國內企業來說,基本都是市場上流行什么就做什么。但在ICC的產品字典里,你根本找不到全拋釉、微晶石、拋晶磚等這樣完全工藝化的表達。即便在2015年之后,也極少用市場流行的現代仿古磚之類的表達,盡管ICC在2013、2014年起已經很現代仿古了。ICC是國內陶瓷行業中首家中外合資創辦企業,而且還是第一家由中外管理團隊負責運營的合資企業。掌舵人漢貝托是美籍墨西哥人,在掌舵ICC之前,是北美最大陶瓷運營商Interceramic公司高層、IMC天然石公司總經理。1986年夏天,漢貝托進入Interceramic公司,并一直服務到現在。期間,他參與了Interceramic在美國達拉斯生產基地的建設,并被任命為廠長。隨后,他又受命啟動公司的全球外購業務。2002年,他第一次來到中國,之后他創立了Interceramic駐中國辦事處。2010年,Interceramic決定在中國投資成立國際品牌“ICC瓷磚”,漢貝托被任命為ICC總經理。在ICC外籍管理團隊中,還有一位品牌創立之初開始,就與漢貝托一起拍檔至今的產品研發總監塞巴斯蒂安。他是西班牙人,曾任世界著名陶瓷品牌Marazzi(馬拉齊)技術經理。漢貝托團隊中還包括2010年就來中國參與ICC瓷磚總部展廳設計的薩烏,他是北美ICC駐墨西哥及中美洲空間設計總監,以及與ICC有長達10年深入合作的墨西哥設計公司GRAY。ICC瓷磚沉浸式的空間應用設計一直由這些國外團隊與ICC中國團隊一起打造。漢貝托、塞巴斯蒂安、薩烏、GRAY的履歷決定了ICC瓷磚產品引進及自主研發設計包括空間應用的DNA。這里所謂的DNA即產品研發及應用的底層邏輯。這方面,如果說國內傳統企業依循的邏輯是“國內流行→模仿(微創新)→同質化(弱差異化)→內卷→產品消亡”,ICC依循的邏輯是“國際趨勢→基于中國市場的融合創新→差異化→持續迭代生長”。漢貝托攜ICC瓷磚在中國市場剛剛立足的時候,他講得最多的三個關鍵詞就是“國際化、創新、差異化”。十二年后的今天看來,他一直在堅守這八字理念。我們來看下,獨步在中國式傳統產品開發體系之外的ICC,用十二年時間搭建起來的產品體系:
在ICC的產品體系中,有自然的和人文的兩大創意源,比如最經典的藍山瓷木-木紋磚系列、玉鉆公園-大理石系列、巖風逸品-砂巖瓷磚系列,都屬仿真系產品,分別仿木紋、巖石、大理石。另外的灰設印記-水泥磚系列、瓷藝風尚-3D藝術瓷磚系列、都市元素-時尚瓷磚系列,屬人文設計的現代仿古系產品及配件,核心元素包括清水泥、水磨石、布紋、金屬等。
今天,放眼四周,把國際化、創新和差異化的企業不計其數,說句實話,要做到這“八子訣”其實是很難。過程中一旦碰到團難,絕大多數又會回到簡單的跟風、模仿。
但ICC不一樣,在產品體系頂層設計上就兩條線,一方面是國際趨勢,一方面是差異化。無論國際趨勢,還是國內流行;無論進口的,還是國產的;無論經典的,還是時尚的,所有的產品系列均被納入頂層預設的產品矩陣,成為其中的一個支撐點,既不會無限放大,也不會任意取消。
換言之,產品體系依據品牌市場定位搭建,完全自主掌控。而在我看來,這正是ICC運營方式的關鍵所在。
04
產品矩陣:不斷“添丁”迭代的大家族
ICC產品體系,因為完全自主掌控,所以相對“中國方式”而言,它擁有超穩定的結構。不過,超穩定不是僵化。相反,ICC產品矩陣就像個“大家族”,它一直都在添丁、迭代,不停地成長、變化。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對同事說,ICC的每一款核心產品都有“母親”。也就是說,6大品類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,每隔一兩年都會進化、新生一次。我們不妨以ICC水泥風產品為例。2021年開始,代表極簡風格的微水泥瓷磚在行業風行。年底,ICC也以“簡約是終極的格調”為訴求,推出CONNECT系列。該系列為1800x900mm規格,集合了3款混凝土+5款巖石風格產品。其中的3款清水混凝土包括奶咖色、杏仁色、煙灰色各一款N面。首先值得一提的是,當這次國內水泥風崛起的時候,ICC并不是像很多品牌那樣全線壓上,都做低飽和度完全的素凈的產品,而是推了3款混凝土+5款巖石產品,打造一個有著從暖到冷不同灰度、多種不同質感的“CONNECT”系列,給到市場更多差異化選擇。
ICC瓷磚CONNECT系列
另外,ICC產品研發設計上還有一個“少即是多”的理念。要通過“少”量產品滿足多元市場需求,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實現產品混搭。CONNECT的中文意思就是“連接”,之所以將這個系列新品這樣名命,就是考慮到清水泥風格產品的百搭特性,它強調的是與ICC其他產品的和諧連接,相互混搭。我們還是回到前面講的產品矩陣中的6大品類的生命周期問題。事實上,就某一品類而言,雖然橫向地看ICC每次新品推出的數量很有限,但縱向回眸,我們會發現,ICC的產品經過不同時期的迭代,導致生命周期拉得很長。我們還是以水泥風產品為例。2013年ICC就推出鈦白、銅棕、鐵灰三種色彩基調的清水混凝土(水泥磚)City系列,成為國內最早做水泥風產品的品牌。彼時,漢貝托及其研發團隊就相信,水泥磚未來會通過百搭多變的方式,滲透到衛生間、書房、陽臺等,成為一個新的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細分品類。
此后,每年都推從質面、紋理以及規格等方面升級水泥磚新品,以清水混泥土為靈感,加入時尚元素、自然元素等,進而完成產品迭代。
2015年,推出“紐約”系列,加入原始建筑細節。
2016年,推出“米蘭”、“開羅”、“芝加哥”,融入了布紋、幾何圖案、線條與符號等后現代設計元素。
2017年,藝術水泥“Tokyo”系列,融合清水混凝土的兩種肌理和三種織物結構。同年,推出1800x900mm大規格水泥磚“亞特蘭大”。
2018年,“大阪”、“休斯頓”系列使用了柔感工藝,打造了創新的柔軟質感
2019年,“費城”,結合水泥和石子特征的極簡風格。
2020年,“慕尼黑”的微水泥風、“魁北克”的糖果釉質面,繼續保持ICC水泥體系的多元化。
2021年,推出“CONNECT”系列。
不同系列的水泥風產品
05
寬度與高度:從“國際化”到“全球化”運營
最近五六年,定位理論在企業界的應用已經很普通。以陶瓷行業為例,最明顯的就是大理石瓷磚領域,目前還有四五個專業品牌,有的做得已很成功。但是,也有些企業一開始就定位于一個很小眾產品,結果,隨著行業的發展,企業需要不斷拾遺補缺,調整產品結構。這也是它們始終構建不出穩定產品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。ICC瓷磚在12年前起步的時候,只有一個定位,即做一個誕生在中國的國際品牌。而且,重要的是,這樣一種“人設”,對ICC來說,也不是說說而已,而是要在運營方式上,真正依循國際化思維邏輯。于是,我們看到,即便是在創業的頭幾年,ICC布局的也是全品類產品,木紋、大理石、砂巖、水泥、水磨石、金屬、布紋及3D墻磚等六大品類內的產品幾乎均有涉獵。除了產品線的寬度,ICC還一直致力于打造產品矩陣的高度,從而使終端經銷商可以獲得更高的客單值。ICC瓷磚從一開始就鎖定國內中偏高市場,這當然與它國際化的先無稟賦有關。2019年,巖板(陶瓷大板)在國內興起,ICC于是抓住這個機會完善全球原裝進口產品體系。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啟動Global項目,即與意大利ABK集團戰略合作,成為其中國區獨家總代理。ABK集團是全球知名陶企,平均出口價格比意大利全行業整體高出兩成以上。2020年10月底,完成了對Ceramiche Gardenia Orchidea s.p.a.加德尼亞公司(擁有加德尼亞和范思哲兩個品牌)的收購。2021年ABK集團總營業額近1.8億歐元。
事實上,ICC定位國際化至少有三重含義,首先當然是國際化的團隊,帶來的國際化的運營管理和研發設計;其次是中國生產瓷磚出口業務;再次就是進口瓷磚業務,包括意大利ABK的進口體系、長期進口的西班牙3D墻磚和來自ICC北美總部的適合中國市場的差異化產品。
進出口業務加上全國主要城市的100多個銷售網點,ICC在中國本土的業務總量超過1億美元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與國內大多數企業重心在本土市場相比,ICC“匯聚全球最好的原裝進口瓷磚”,“買全球”同時又“賣全球”的運營方式,已經使之完成了從國際化到全球化的過渡。由于ABK等加持后最終形成頂層產品體系,這得使ICC產品不僅贏得星巴克、麥當勞、威斯汀等國際品牌的信賴,也大量進入本土市場高端家裝、高端精品工程等。從市場端看,當下已進入所謂的95后“Z世代”(Generation Z)為主導的消費時代,潮流、時尚、差異化、個性化正是其主要特征。
故此,ICC除了在品類上構建既有高度,又有寬度的金字塔式的產品結構。同時,通過SMART系統持續最大限度地豐富產品創新及應用。SMART的“S”代表“Size Big”,指大規格;“M”指混搭,即跨材質融合設計開發;“A”原指美感,即通過技術迭代實現;“R”指重新解讀,主要指經典在當下的時尚化再造;“T”指趨勢,即緊跟國際趨勢,保持國內領先。
ICC在產品開發及應用設計上的理念是Infinity Creation一一無限創造,無限組合,而SMART即一種工具。比如,通過數碼模具、物理模具、數碼精雕等前沿技術的疊加使用,創造“無限質感”;而通過不同品類、顏色、紋理、質感的混搭應用,可以用有限的產品,設計出“無限空間”。
06
ICC模式對當下的意義
過去10年乃至20年,我們看到,中國瓷磚市場最大的弊端是,當一款風口產品來了之后,大家一起追,這在繁榮時期,消費需求足夠大的時候,會皆大歡喜,個個賺得盆滿缽滿。
但是今天產能嚴重過剩的時候,瘋狂的同質化內卷,以低價惡性競爭,只能迅速結束新品類/產品的生命周期。
企業跑的是一場馬拉松,行業跑得也是一場馬拉松。ICC的運營方式就是一種長跑模式。而在當下,尤其需要建立這樣的認知。
企業的長跑模式本質上就是一種可持續性。今天國內市場的特征,首先就是需求總量增長性見頂,其次是需求的個性化、圈層化、多元化;再再次是國內、國際消費趨勢并軌,小鎮、大城青年“趕一樣的潮流”。
ICC運營方式給我們的啟發是,企業不能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里。比如,從產品銷售地看,最好就是國內、國際市場均衡布局,以降低市場波動的風險。
而且,由于消費者對潮流、時尚的同頻共振,企業不僅需要市場在外,也需要采購在外,即在全球范圍廣泛地組織供應鏈。
如果加上全球范圍內的人才共享,比如研發、設計資源的共享,這就形成真正的所謂全球化的營運模式。
再比如,今天中國已是60%以上的城市化率,大量以新中產為主的高智化消費群體的出現,正在倒逼陶瓷等建材品牌必須高端化、圈層化。
否則,瓷磚無品牌附加值,完全材料化的運營,內卷化生存,只能是一條不歸之路。
再比如,要滿足今天中高端市場中極度多元的需求,只能首先在產品供給端搭建多品類產品矩陣,滿足全風格需求;其次是通過創新技術持續豐富產品的規格、色彩、紋理及質感等。
再其次是通過應用端的無限混搭設計,使數量“有限”的產品可滿足全方位市場中,全類型客戶的個性化的需求。
ICC瓷磚專賣店
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是,過去我們觀察一個品牌,可能首先是看規模,確實,今天在百年變局之下,規模同樣很重要。
只是,今天更重要的是,首先必須找到吻合當下市場需求及自身資源匹配的商業模式。否則,后面的規模就無從談起,甚至生存都是問題。
所以,從企業運營底層邏輯梳理、營運模式打造這一點看,我覺得ICC過去12年,還是為行業作出了很大貢獻的。
我們應該看好ICC的第二個10年。也希望國內同行們花點時間多關注、研究乃至學習下ICC的模式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http://www.afastream.com/content/?2466.html